当前位置:首页 > 祝福语 > 正文

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作品选登|野性红高粱

文/于强

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作品选登|野性红高粱

我心中的高密东北乡,是一片神奇的土地。尤其是临到金秋时节,这里到处高粱飘红,高粱飘香,沙沙作响,壮阔柔美,野性十足。

多年来,我曾多次往返于这个广袤无垠、魔幻深情的地方,带着种种心灵诉求,痴心探寻驻守梦中的这片高粱地。试图彻底搞清一株红高粱是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,发芽,生长,结果。更祈望能够触摸到它朴素、柔韧的外表下,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植物品质和生命意义。由此,我常常一个人身披一袭清晨的露珠,或秋日的晚霞,站在东北乡的河堤之上,或踏入原野之中,默默接受这片热情红高粱的抚慰和洗礼。每当此刻,眼前这片沉默不语的红高粱,齐刷刷,沉甸甸,威仪似将军,非凡如士兵,将时光挺立,让烽烟凝固。蛰伏或苏醒在大地之中的所有乡村事物和生命传奇,仿佛化作了一棵棵能奋斗、会飞翔的红高粱,汇合成漫山遍野的青纱帐。守望着它,我的心情时常会陷入一种迷失状态。也许,只有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,才称得上是这片红高粱的真正主人。因为,他们最懂得红高粱的前世今生。他们的命运,如同红高粱的命运,浓缩了几代人的奋争;红高粱的一生,就是他们朴素平凡、不屈不挠的生命写照。正如著名作家莫言先生所说:“正直向上、坚韧顽强、宽容淳朴、奋斗争光”。

金秋十月一天的上午,阳光温柔如丝绵,照在身上感到暖洋洋的。东北乡的田野上,黄里透红的高粱挂满了万千秋天的光芒。迎着一缕清凉的风儿,我刚越过胶河岸边的乡路,便一头扎进了那片向往已久的高粱地。一个人置身狂野的高粱地,就仿佛闯入了一个神秘的丛林地带,脑海瞬间滋生出一些无边的思绪,如同眼前摇曳不停的高粱穗,灵动,沉实,清香,散漫。

自然意义上的高粱,又称蜀黍、木稷、荻粱。它种植历史久远,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,其籽粒可食用、酿酒,秸秆可制笤帚、炊帚等,其品性耐寒、抗风,是庄稼家族中最为朴实的一种植物。高密东北乡的红高粱,在人们印象中,因为当年《红高粱》电视剧的热播,更是别具一番风情。当我寻着缕缕沁人肺腑庄稼的醇香,站在十月的秋野上左右顾盼时,发现自己已被成群结队的红高粱团团围住。成片成片的红高粱,如生活在烟火人间的北方大汉,倔强地站立在黑土地之上,刚柔的枝干微微颤动,沉甸甸的高粱穗子透红闪亮,田野到处呈现一片灵动之美。高粱,这人世间最普通不过的植物,与这片土地上的玉米、小麦、红薯、花生等乡间农作物,养育了世代赖以生存的农民。历经风雨洗礼和岁月研磨,也渐渐衍生出红高粱品格一样的地域文化,在人们沸腾的血脉里,日夜流淌着高粱一样的风骨和柔情。

眼前这些栉风沐雨的红高粱,不仅仅是一株普通的红高粱,自古至今,它与这片土地上的人类,同呼吸,共命运,用自己坚定的信念,演绎出了非同凡响的生命故事。今天,当我触摸它柔韧的枝叶,仿佛能够触摸到渗透在它灵魂里的那些红色历史风烟。80多年前,胶东一场游击队抗日伏击战在孙家口上演,最终以大获全胜告捷,这是一个至今值得人们传颂的红色故事。可以想象,在当年,为了保卫家园,抗日勇士们以密密的野高粱和树林为天然屏障,同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,上演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战大剧。当地的百姓则以高粱地为掩护,义务为抗日队伍输送干粮,掩护撤退受伤的战士,为这场伏击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无私奉献。至今,在高密红高粱抗战纪念馆,依然完好地展示着当年缴获的日军军服、武器,收藏着游击队的抗战枪支、观察敌情的“铁帽子”等抗战物品。可以说,每一件生锈陈旧的老物件,无不沁透着战士们杀敌报国的青春热血。他们的浩然气概,早已化为了这片土地上一株红红的高粱,在新时代和平阳光的抚慰下,摇曳多姿,熠熠生辉。

时至晌午,有微风徐徐吹来,几只鸟雀从眼前的天空飞过,田野一派锦绣气象,几千亩生生不息的红高粱,在这个静谧的时刻升腾和散发出馥郁的香气,顿时弥漫了整个天地。这淡淡的醇香,是家国山河的味道,是草木人间的味道,是净化灵魂的味道。顺着高粱地中央地带到达不远处的村庄,必经一条穿越高粱地的蜿蜒小路。小路两边杂草野花,温柔而谦卑,偶有虫兽隐现其中,野蛮而机灵。繁杂、茂密的高粱地,暂时遮挡了人们前行的目光。如若稍有不慎,你就会辨不清回去的方向,暂时误入一片高粱的围拢之中。

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作品选登|野性红高粱

在村庄袅袅炊烟的指引下,几经周折,几番跋涉,我终于走出了这片蓬勃的高粱地,来到一座曾经依红高粱而生,现在以红高粱为荣的村庄。村庄名曰平安庄,是个有着悠远历史的村落。这个村子是作家莫言先生的出生地,因此逐渐被世人所熟悉,已成为红高粱文化旅游目的地。村庄依河而建,行至高处,村容村貌一览无余。村庄周围的田野里,有成片的红高粱,村内村居白墙红瓦,街巷幽静,绿树环绕,鸟语花香,甚是好看。村庄的某些角落里,还遗存几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。这些老房子,与红高粱相伴相生,历经风雨侵蚀,土墙斑驳,青瓦暗淡,杂草遮掩,默默守护着村庄的昨天和今天。小时候,生活在农村的我,也住过这老式的房子,在新时代能邂逅这样的老房子,就像遇见一位慈祥的老人,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和感。村庄临街有许多鳞次栉比的酒馆、店铺,门口镶着老字号招牌,挂满大红灯笼。酒馆里里外外,各种奇形怪状的酒坛、酒瓶、酒罐,储藏着一碗碗与乡村往事有关的老酒,闪耀着一曲曲与高粱有关的红色歌谣。当我在一处酒馆的门前驻足时,店老板便热情地跟我打招呼,豪气地说:朋友,这是咱家自酿的高粱酒,免费品尝,来一碗吧。啜饮着他递给我的一大碗热辣辣的三十里红高粱酒,唇齿与肺腑间便涌上一股热辣辣的刺激感,让人顿时沉醉了几分。此时,离酒馆不远处的一个戏台子,一群村庄里的民间歌者边舞蹈,边唱着“酒神曲”。粗犷豪放的歌声,萦绕街巷里,响彻云天间,其壮观热烈的场景,把整个村庄和田野渲染的分外热闹。

高粱的一生,不知要经历多少人间疾苦,才可以葳蕤成长、缔结硕果;饱满皮实的高粱米,不知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的周转,才可以浴火重生、酝酿成酒。在高密东北乡这片风风火火的土地上,多少年来,家乡人传承美德,凭着勤劳智慧的双手,用一种最为原始、质朴的方式,对极具生命力的红高粱进行了生命意义上的呵护和重构。他们于金秋收获季节,沐浴着阳光,挥洒着汗水,将采摘下的万千棵高粱穗,运到自家场院里一一进行晾晒,脱粒,去皮,收储。他们对待高粱,就像对待自家的孩子一样,每个劳作过程都显得十分紧凑,每个环节都特别细心。尔后,他们把手中富余的高粱米拿来酿酒。村庄的红高粱酒,是作坊式的酿制,大致需经过投粮、蒸煮、发酵、取酒等复杂工艺。这样,一个个皮厚、坚实、饱满的颗粒,便祛除了生命的冗余。在水与火的作用下,在时间的沉淀下, 慢慢幻化为一股股清醇绵厚的红高粱原浆。这样的蝶变和升华,是一场漫长的行走。它从高密东北乡黑土地上一株青青的高粱幼苗开始,挥动着时光的尘埃,沐浴着岁月的甘露,携着坚定的梦想。一路摇摇晃晃走来,成长、改变,升华。把弱小的身躯,野性的灵魂酿成了一杯杯温热的烈酒,这是何等的精彩照人。

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作品选登|野性红高粱

过去,高密东北乡的红高粱,是挺立于战火、站立于尘世的血性红高粱。今天的红高粱,是一株秀色可餐的红高粱。当和平幸福守护人间的时候,当月亮清澈起来的时候,当云淡风轻的时候,正是拥有一株红高粱的醉美日子。此时你会觉得,眼中的红高粱,热情似火,温柔如水,唯美如画。尤其是临到中秋,当我们心怀一丝牵念,再次来到这片让人魂牵梦绕的田野,守望眼前魔幻无穷的红高粱,一种莫名的感触会直抵心间,震颤心灵。仿佛人也化身为一株会抒情的红高粱,在噙满乡愁和热泪的黑土地上扎根开花,默默绽放生命的芬芳与快乐。关于红高粱的美谈和故事,在高密东北乡,有一个与红高粱命运休戚相关的人物不得不说,他就是从这片高粱地走出来的国际著名油画艺术家刘铁飞先生。十几年来,他柔弱的身躯,传奇的人生,孤独的灵魂,须臾不离红高粱的支撑和温润。多年来,他用饱含激情的画笔,写实和浪漫主义手法,创作出了《金色红高粱》《印象红高粱》《魔幻红高粱》等惊世骇俗的力作,先后多次参加国际画展,斩获多项国际大奖。他的艺术情怀,如同一朵燃烧着的红高粱之花,衔着梦想的种子,忽闪着理想的翅膀,心怀自由,扎根大地,拥抱未来。透过他触及灵魂的杰出画作,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文化意义上红高粱的独特魅力,给世人以深刻的心灵洗礼和精神重塑。

著名作家莫言先生说得好:高粱红时月光明。高密东北乡那片生生不息的红高粱,宛如一轮透明的红月亮,照亮了淡淡的乡愁,点燃起了生命奋斗的激情。

(图片源自网络)

【作者简介】于强,山东高密市人,中共党员,大学学历,现供职于国家税务总局高密市税务局。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、山东散文学会会员、高密莫言研究会会员、红高粱文学社理事。先后在各级报刊和新媒体文学平台发表散文、诗歌、随笔、新闻作品500余篇,荣获第二届红高粱文学之星称号、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全国散文新作品大赛优秀奖、中国最美游记全国文学大赛三等奖、“记忆潍坊”征文三等奖、第二届当代精短文学作品一等奖等十多项市级以上文学创作奖项。多篇散文入选《2022胶东散文年选》《当代散文家美文日历》《好生活好散文优秀作品选》等书籍,已出版税收新闻作品集《蓝心集》、散文集《行走的季节》、《深情岁月》。

壹点号当代散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