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祝福语 > 正文

道德经:交朋友,如果不懂这5个人性“潜规则”,往往容易吃亏

生活中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:

你每天给同事带早餐,同事有好事的时候却总不带上你;你经常对朋友嘘寒问暖,朋友却更喜欢跟那些什么也没做的人一起玩……我们为身边人做了那么多,为什么对方总是不领情、不珍惜呢?

这是因为,很多人不懂人性中的“潜规则”。实际上,如果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,能够记住以下五个人性“潜规则”,就能让我们用更少的付出,换来更多的收获。

道德经:交朋友,如果不懂这5个人性“潜规则”,往往容易吃亏

一、及时止损

仔细观察会发现:在大部分已经分手的情侣中,放不下这段感情的人,往往是那个付出得更多的人。究其原因,就是在人与人之间,谁付出得越多,谁就更不容易放下对方。

很多人总以为,只要自己付出得足够多,对方总有一天会感动、会珍惜。殊不知,你付出的成本越多,就越会害怕亏本,于是你会投入更多的成本。

《道德经》中讲:“知道适可而止的人,才不会有危险。”也就是说,为了避免人际交往中的更大亏损,首先就是要做到及时止损。

无论是对待朋友还是恋人,都要记住:你跋山涉水去见的那个人,并不会记住你,他只会记住他自己跋山涉水去见的人。

道德经:交朋友,如果不懂这5个人性“潜规则”,往往容易吃亏

二、适当谈钱

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,一向是耻于谈钱的,很多人总认为“谈钱伤感情”。其实与人相处,“不谈钱”才是真正的伤感情。

生活中有很多人,帮同事带了一份午饭之后,要么是不好意思开口索要饭钱,要么就是害怕同事因此而对自己有意见。这种做法,看似是重感情,其实是在伤害感情。

人与人交往的本质,就是交换价值。无论与谁交往,不妨显得“现实”一点——应该给予别人的利益,一分都不会少给;本就属于自己的利益,一分都不会少拿。

正所谓“亲兄弟,明算账。”适当谈钱,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长久之计。

道德经:交朋友,如果不懂这5个人性“潜规则”,往往容易吃亏

三、大胆提高需求

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借钱的经历:开口找人借钱之前,总会觉得自己矮了别人一头,用什么语气和说辞,都要再三斟酌,最后好不容易开了口,却被一口回绝。

这样的做法,正是由于不懂人性的“潜规则”导致的。

我们不妨反过来:如果你打算向朋友借500块钱,但你开口就说要借2000;被拒绝之后,你再说借1000;再被拒绝,你就说借500——如此一番操作之后,相信大多数人都不好意思再继续拒绝你了。

人际交往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,当你把自己的需求先行提高之后,别人也就更容易满足你最原本的需求了。

道德经:交朋友,如果不懂这5个人性“潜规则”,往往容易吃亏

四、降低期望值

与“大胆提高自己的需求”相反,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,还要懂得降低对方对我们的期望值。

就比如去面试的时候,你把自己说得完美无缺,以至于面试官给你打了100分的印象分,但人哪会有不出错的时候?如果入职以后你犯了一点小错,同事们也会把这点小错无限放大——这就是因为一开始,你给别人创造的期望值太高了。

《道德经》有云:“洼则盈,敝则新;少则得,多则惑。”在刚与人相识的时候,如果你给别人的期望值是10分,那么今后你做的任何一件好事,对别人来说都是惊喜。

道德经:交朋友,如果不懂这5个人性“潜规则”,往往容易吃亏

五、舍得花钱

正如前面所说,社交的本质是价值交换。因此,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感谢别人,一定要舍得花钱。

为什么是“花钱”而不是使用其他的东西?因为,世界上或许有不爱钱的人,但一定没有不需要商品的人,而商品,是需要用金钱来购买的。

《道德经》说::“将欲取之,必固与之。”如果你想要获取什么东西,就必须要先付出什么东西。而相对于时间、精力等等东西来说,金钱是成本最低的一样东西。

花钱请别人吃一顿饭、送别人一点恰好需要的小礼品,就能换来对方今后对你的更大帮助,何乐而不为?

道德经:交朋友,如果不懂这5个人性“潜规则”,往往容易吃亏

结束语

交朋友也好,做生意也罢,人人都想通过最少的付出,获得最大的回报。但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?

正如《道德经》所说:“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”

也就是说,无论是人性还是社会,都存在着一些潜在的规则,只要掌握了这些“潜规则”,处理人际关系就会游刃有余。反之,如果不懂得以上五种人性“潜规则”,那么吃亏的就只能是自己了。